拉線位移傳感器靈敏度和非線性的矛盾,在結構上設計上精量電子通過不斷的創新,制造出精致高精度的產品。為了增加靈敏度,應盡可能減小滾軸的長度和寬度。因為從滾軸到編碼器結構的有限分析和近似解析分析中發現,減小滾軸區的長度和寬度可以明顯地使應力增大。并且當滾軸的長度約為兩邊長度的2倍時,整機的線性度是好的。根據力學原理,在角區存在應力集中效應,使正轉或反轉受力以后,具有應力的極值,引入應力勻散結構以后,使角區變成具有一定曲率的圓角區,使該區的應力極值下降。
連接在被測移動物體和固定物體(傳感器)之間,正常工作時由于內部發條彈簧的作用保持一定的張緊力。當拉線脫鉤或斷線時,拉線的一端失去了拉力,于是在彈簧力作用下加速收回,為了使這一現象便于捕捉,技術人員設計了一個輔助滾輪,這樣一來,拉線的脫鉤或斷線就能以力的形式通過輔助滾輪表現出來。輔助滾輪在正常工作中的受力是均衡的;如果出現意外后,輔助滾輪的受力是不平衡的。利用這一不平衡力,就可以來制動快速轉動的輪轂,從而避免了傳感器的損傷。